问答分类: 素材有关杨伯达的素材?
0

有关杨伯达的素材?

1 回复
0
初夏知鸣 回复于 2023-05-15 之前

杨伯达(1923年——2002年),男,汉族,漳县盐井乡人。中共党员,军旅作家、编辑家。杨伯达一生,追求光明,备受艰辛,但不计荣辱, 1944年,考入西南联大,师从著名诗人、学者和民主斗士闻一多,积极参加学生运动。1945年12月1日,国民党出动军警镇压学生,制造了“12·1”血案,他创办进步文学刊物《两周文艺》,发表《愤怒的诗篇》和长诗《抢火者》等作品,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、镇压学生运动的罪行。

  1946年到北京大学,一边读书,一边主编《国民新报》副刊和进步文艺刊物《北方文艺》,组建“北大新诗社”,发表了《碑》、《哭一多先生》等诗作。美国兵在北平制造了“沈崇事件”后,他愤怒地投身抗暴反美运动,写出长诗《致美国》,表达了中国青年反美爱国激情。在闻一多受害周年之际,在《国民新报》副刊编发《闻一多先生周年纪念专刊》,遭特务冲击、追捕。在中共地下党安排下,他逃往新疆,任《新疆日报》资料室主任、副刊编辑。1948年在该报副刊发表《新年献辞》,呼唤新疆各族作家做好准备,迎接即来的春天,再次遭到特务追捕。在中共地下党组织“战斗社”的协助下,逃往家乡。当时人民解放军正挺进西北,他在家乡与几十名青年组成“漳县人民解放工作队”,配合地下党组织搞兵运工作。1949年8月漳县解放,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军长郭鹏、政委王恩茂、政治部主任左齐,让“工作队”队员随军西进,并安排他作随军记者。从此,他终身以军旅为家。

  1950年初,杨伯达随军抵达新疆喀什,在南疆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当干事,后调《南疆解放军报》任记者。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,到塔里木劳动改造。1961年“摘帽”后,调新疆军区文工团任创作员。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,下放劳动。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,先后调新疆军区文化部、党史办公室工作。1987年离休。2002年2月去世,时年79岁。

杨伯达一生,追求光明,备受艰辛,但不计荣辱,忠心耿耿。他先后发表了《胡杨树》、《左公柳》、《将军病危时》、《尼莎汗和她的儿子们》等散文、小说;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《军事代表》、报告文学《滚雷英雄罗光燮》、歌舞剧《罗光燮颂歌》;与他人合作创作了话剧《将军与专家》。他还协助一些老红军撰写了一批革命回忆录,以朱家胜将军名义发表了散文《飘动的篝火》;参加了解放军总政部组织的《当代中国军史·群众工作卷》的编纂工作;离休后,主编了报告文学集《人民军队在新疆》、散文集《出塞曲》、《西域不了情》,统筹编纂了《西疆军区史》。忠心耿耿。
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